1518首页- 公司起名- 宝宝起名- 周公解梦- 万年历- 手机号码测吉凶- 车牌号码吉凶- QQ号码吉凶- 星座查询- 公司测名- 生肖配对- 生肖查询- 风水
您所在的位置:起名首页 > 起名知识 > 说名道姓 > 正文

帮您寻寻根--我为什么会姓这个姓?

可能每个人都想过,我为什么偏偏姓这个姓?这个姓是怎么来的?寻根问祖,追根溯源,几乎是人人都有的愿望。为了回答这些问题,许多人沿历史的长河向源头上溯。可是历史之河实在太长了,许多史料失散了,许多真的与假的混在一起,难以分辨。历史它就是这样的严酷。但是历史毕竟是历史,总有蛛丝马迹可以寻觅。下面介绍一些姓的起源,有些可能不是真正的源头,但它是历史。我们就当历史故事听听吧。 
  目前,  
中国人中姓李的人最多,大约占了汉族人口的79%。咱们就先说说李姓。 

  相传帝尧时,有个叫皋陶的人掌管司法,当时这种官叫大理。皋陶制定了五种刑罚,他不但善于断案,身边还有一头独角兽,这头奇兽善于辨别疑案,见到有罪的人就会用角去顶,无罪则不去碰。因为这样,皋陶处理案子从不失误。以后皋陶的子孙世代做大理,被人们称为理氏。到了商朝末年,执法不阿的理氏后人理徵,因得罪了商纣王而被处死。理徵的妻子带着幼小的儿子理利贞逃走了。母子二人无钱无食,幸好遇到一片李树林子。正当果子成熟,母子以李子充饥,才得以活命。利贞不敢再称理氏,于是改称李氏。利贞的子孙后来在周朝做了官。 

  如果按这个传说推算,上溯到李利贞,李姓的历史,已经有三千多年了;如果从皋陶算起,那就应该有四千年了。 

  到了唐朝,老李家出了皇帝,常把“李”作为奖品,赐给有功的臣子,许多不姓李的也姓了李。突厥人朱邪赤心,就受到这样的赏赐改为李国昌。以后李国昌的后代李存勖建立了五代的后唐。 

  王姓在诸姓中坐了第二把交椅。秦朝以前帝王的子孙多称王子、王孙,他们的后人有不少就称为王氏。商代的王子比干、周朝的王子晋、战国时魏国信陵君王子无忌,他们都有子孙称为王氏。由于来源多出,所以王姓子孙众多成为大姓。 

  张是第三个大姓,“张”,弓长张,在古代文字中,“张”字就是一个人拉开弓准备射箭。相传五千年前,今山东西南一带有位部落首领叫少昊,少昊的儿子公子挥发明了弓,在当时弓箭是远距离兵器,是最厉害的武器,因此他被封为弓正,弓正就是专管造弓箭的官。他的子孙就以张为姓了。 

  另外,春秋时,有个晋国大夫解侯,字张,又称张侯,他的子孙就以字为氏,也姓了张。 

  刘邦手下有谋士张良,张良本是战国时韩国的贵族,姓姬,因谋杀秦始皇未成而被通缉,这才改姓张的,他的后代也姓张。 

  刘姓有三个来源。 

  相传帝尧的子孙,有一支以祁为姓,被封在刘国(现在河北省行唐县)。夏朝孔甲时,这一支的后裔刘累曾经跟着豢龙氏学习养龙的本事。孔甲封他为御龙氏,让他驯养四条龙。这种龙估计可能是鳄鱼。可是刘累养龙的技术并不高明,没多久就养死了一条母龙。不久,孔甲要看龙表演。本来是四条龙两两对舞,现在只剩下三条,刘累就让它们轮流上场。孔甲一看起了疑心,刘累觉出势头不对,就带着家小逃到了鲁(现在河南省鲁山县)。刘累的后代就姓了刘。 

  刘姓的另一支出于春秋时晋国。晋国掌政大臣赵盾派士会去秦国接晋公子雍回国继承王位。可是等秦国护送公子雍到了边境上,晋国已立了别的国君。秦国对晋国的出尔反尔十分恼火,双方就动起武来,结果秦国吃了败仗。过了好几年,士会才从秦国到晋国,但是其家人仍留在秦国,后来便称为刘氏——意思是“留”。 

  还有一支出自姬姓。春秋时,周匡王封小儿子王季于刘邑(现在河南省偃师县南),号刘康公,后代也姓刘。 

  汉高祖刘邦做了皇帝,汉朝时有不少匈奴人进入中原,也姓了刘。 

  陈姓是以国为姓,他们的祖先是大舜帝。周武王灭商以后,分封诸侯,为了追封前代圣王的后人妫满,就把大女儿嫁给他,封他为陈侯。封地在陈(现在河南省淮阳县)。妫满死后谥号陈胡公。陈姓就是陈胡公的后代。明朝的《陈氏兆祥宗谱》中记载:“盖自周武封爵之后于陈,以国而得姓。”现在淮阳仍有陈胡公祠,陈胡公墓在城东南城濠内。至今淮阳有“老陈户”的说法,现在住在淮阳的姓陈的有36万多人。1984年陈姓22世孙陈绍文回淮阳朝宗拜租,主编了《陈氏公族谱》。陈姓至今已有3000年历史,传了120代。 

  世道沧桑,到了春秋战国,有的陈氏姓了田,有的姓了孙。田单、田横、孙武、孙膑、孙权细细排起来都是陈氏人。 

  还有一支陈姓南迁福建,以后散居海外,海外众多的陈姓,其祖根在大陆河南省东南部。 

  赵源于嬴姓,西周天子周穆王的驾车大夫叫造父。造父善于养马驾车。他从桃林(陕西省华山一带)选了八匹千里马,调训好以后献给周穆王。穆王就用这八匹马拉着一辆华丽的车,让造父赶着,周游天下。周穆王乘着这辆车游历了许多地方,一直来到西王母居住的昆仑山。西王母在瑶池设宴,两人饮酒唱歌,穆王乐而忘返。这时东南方的徐偃王起兵造反,穆王紧急往回赶。造父驾车快马加鞭,及时赶回京城,打败了徐偃王。穆王觉得,全靠造父驾车方能及时扫平这次叛乱,就封造父在赵(现在山西省洪洞县北赵城),从此称为赵氏。造父的七世孙脱离周王投奔晋国,从此赵氏子孙世世为晋国大夫。战国初年,赵氏后代赵襄子联合魏氏、韩氏三家分了晋国,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三国分晋,后来赵氏建立了战国七雄之一的赵国。 

  孔姓来源有四支。 

  周灭商后,因商纣王的哥哥微子启正直贤明,周公旦封他到宋地,主持祭祀商族祖先。微子启的后代中有一个名叫嘉的,字孔父,在宋国任大司马,因战乱被杀。当时孔父的儿子木金父年纪很小,由家人带着逃到鲁国。木金父长大了就以父亲的字为姓,称为孔氏,从此定居鲁国。木金父的五世孙叔梁纥是有名的大力士。有一次叔梁纥随军攻打阳(现在山东省枣庄市南),敌人先打开外城门放进部分鲁军,然后放下一道沉重的闸门,想把鲁军关闭在内外城门之间的夹道里。这时只见叔梁纥冲上前去托起闸门,把大家都救了出来。叔梁纥晚年娶颜氏女征在为妻,生下了大思想家、教育家孔丘。 

  春秋时,郑穆公有两个儿子,一个叫公子喜,一个叫公子志,两个儿子全字子孔。他们的子孙都称孔氏。卫国也有一支孔氏,他们是黄帝姓子孙的后裔;春秋后期有名臣叫孔悝,是陈国大夫,他的后裔也姓孔氏。 

吴源出于姬姓。周太王古公父有三个儿子,  
老大叫太伯,老二叫仲雍,老三叫季历。小儿子季历很有才干,生下个儿子叫姬昌。姬昌从小聪明过人,就是后来的周文王。父打算让小儿子季历当继承人,目的是将来再传位给姬昌。太伯和仲雍明白了父亲的心思,就主动让贤,托言外出采药,却到江南一带去了。当时的江南尚未开发,太伯和仲雍带来了中原先进的文化,被当地人推为君长,在今江苏苏州一带建立了吴国。春秋后期,吴王阖闾任用伍子胥为相,孙武为将,使吴成为强大的国家。后来,吴王夫差骄傲了,不听伍子胥的忠言,结果被越王勾践打败,国灭身亡。夫差的子孙以国为氏,称为吴氏。 

  徐姓,是伯益的后代。 

  伯益是大禹手下名臣,大禹王封伯益的儿子若木为徐国国君。经历夏、商、周三朝,到了周穆王时,出了个徐偃王。他聪明仁爱,很得民心,在挖河时得了一副红色的弓箭,他以为是天赐祥物,便有了当天子的野心,乘周穆王西行昆仑山的机会,起兵造反。可是造父为周穆王驾车,一日千里回到京城,点起大军。徐偃王没想到周穆王行动这么快,眼看一场血战就要发生,不忍心生灵涂炭,立即收兵弃国出走,躲进彭城(现在江苏省徐州)一带的深山中,这座山后来被称为徐山,徐州因此得名。徐偃王的后代就称为徐氏。 

  杨氏源出于羊舌氏。春秋时,晋献公封突为羊舌(现在山西省洪洞、沁县一带)大夫。突的子孙称为羊舌氏。春秋后期,羊舌氏被攻灭,有的子孙逃到国外,改姓羊氏。突的二儿子羊舌,字叔向,也是晋国的名臣,他的封地在杨(现在山西省洪洞县东南),又称为杨。杨的儿子杨食我与祁盈是好朋友,祁盈的两个家臣互换妻子取乐,祁盈把他俩抓了起来。有个大夫受了家臣的贿赂,就到晋顷公那里说祁盈私自抓人,晋顷公逮捕了祁盈。杨食我认为顷公处事不公,就帮助祁家杀死了那两个家臣。顷公大怒,杀死了杨食我和祁盈,收回了他们的封地。杨食我的子孙逃到华山,称为杨氏。 

  周氏,源自姬姓。 

  周武王姬发建立了周朝,立国约八百年。公元前256年,秦国灭掉东周,将周赧王废为百姓,迁到今河南省临汝县,当地百姓称周赧王为周家,周赧王的后代称为周氏。北魏时,鲜卑皇族普乃氏改姓周氏。 

  孙氏有三个来源。 

  一支出于姬姓,周武王的小弟弟被封在卫国,称为卫康叔,卫康叔的后代有个叫公子惠孙的。惠孙的孙子乙,以祖父的字为氏,就是孙氏。 

  另一支孙姓出自楚国。楚国的孙叔敖是个有名的贤臣。他任令尹时,在国内开发水利,教化人民,使楚国强盛起来。孙叔敖的子孙称为孙氏。 

  还有一支出于田氏。陈国的陈完避难逃到齐国,改称田氏。田完的五世孙田桓子有三个儿子。小儿子田书在齐国做大夫,因为杀敌有功,齐景公封他在乐安,赐姓孙氏。田书的孙子就是著名的《孙子兵法》的作者兵法家孙子——孙武,孙子的孙子孙膑也是著名的兵法家。 

  孟,就是“第一”的意思,古人把老大称孟,老二称为仲,老三称为叔,老四称为季。长子、长女往往称孟什么。 

  春秋时,鲁庄公的弟弟庆父接连杀死了两个国君,被愤怒的臣民赶出鲁国,逃到莒国。可是莒国国君不愿收留庆父。庆父走到边境时,先派公子渔去向莒国大夫季友请求宽恕。季友对公子渔说:“如果庆父愿意自杀,那么我可以让他的子孙继承他的禄位;否则的话,就要把他全家都赶出鲁国。”公子渔一路哭着回来了,庆父远远地听到他的哭声,知道已无希望,就自杀了。庆父死后,季友便让庆父的儿子公孙继承禄位。庆父排行老大,所以他的子孙又称孟孙氏。孟孙氏后来简称为孟氏。 

  何姓本是韩姓。秦灭六国以后,韩国贵族韩氏子孙散流各地,有一支居住在江淮一带。当地方言把“韩”读成“何”,后来这支韩氏人就变成了何姓。 

  周武王封叔姬仲在东虢(现在河南省荥阳县东北),周平王时把都城由镐京迁到洛邑,郑武公有功,平王就又把虢地赏给了他。南方日益强大的楚国借这件事兴师问罪,一直打到洛邑附近。平王害怕了,只好找来东虢仲的后人姬序,把他封在北虢(现在河南省陕县东南),因为郭、虢二字古代同音,号称郭公。公元前652年,晋国把贵重的礼品送给虞国,要求允许晋军穿过虞国去攻打虢国。当时宫之奇劝告虞国国君说:“虢、虞两国就像人的牙齿和嘴唇的关系一样,俗语说唇亡齿寒。虢国灭亡了,虞国能单独存在吗?”可是鬼迷心窍的虞君,哪里听得进去,竟让晋军过境去打虢国。虢国灭亡了,晋军在回师时灭了虞国。虢国灭了,子孙因姬序称郭公,而姓郭。 

  方姓是这样来的。 

  周宣王时,东南的部族不听从号令,周宣王便派大臣方叔率领大军去征讨。他曾奉命征伐淮夷,由于方叔指挥得当,斩杀和俘获了不少敌人,立下大功。他还领兵打退了北方的猃狁的侵扰,又率兵三千进攻荆国,这一次势如破竹,一路取胜,很快迫使荆人投降。为了表彰方叔的功劳,周宣王赐他的子孙以方为姓。

傅姓在商朝就有了。 

  武丁是商朝最有雄心的君王,他决心使衰落的商朝重新振兴起来,可是满朝文武中,竟找不到一个可以帮助他的人,武丁忧心忡忡。一天,他做了个梦:梦见有神人带一个囚徒模样的人,那人背有点儿驼,身穿粗麻布衣服,胳膊上被拴着绳索。神人说:“这就是你要找的圣人。”武丁醒后,立即请人画了那人的像,令人按画像四处寻访。终于在一个叫傅岩的地方找到了这个人,他名叫说(yuè),正和囚徒在一起修路。带到朝中一看,与梦中那人一模一样。武丁便与他谈论国家大事,他说得头头是道。武丁听得高兴,当即任命他做宰相。由于他在是傅这个地方被发现的,人们称他为傅说。傅说执政后,果然天下大治。傅说的后代便以傅为姓。 

  高姓是发源于山东的一个古老姓氏。 

  春秋时,齐国公子高的孙子(Xī)联合其他大臣平定内乱,迎立公子小白为齐国国君。公子小白就是春秋五霸之一的齐桓公。因为立下了这样的大功,齐桓公就赐以祖父的名为姓氏,并封卢邑给他。 

  姜姓源出春秋时代齐国的创立者姜子牙。 

  所说的“炎黄子孙”,“黄”就是黄帝,“炎”指的是炎帝神农氏。姜姓正是炎帝神农氏的后代。姜是由于炎帝的出生地姜水而得姓的。实际上,神农氏的后代是组成中华民族的主要成分,不仅只姓姜的这一支。神农居姜水以为姓,其后分出齐、甫、申、吕、纪、许、田、向、芮等姓氏。 

  凌姓是黄帝姬姓后裔。他们的始祖是周武王的弟弟康叔。《姓纂》说:“康叔支子为周凌人,子孙以官为氏”。所谓“凌人”,是当时的一种掌管夏季藏冰的官。凌氏是源自周文王的孙子,由于在周天子的朝廷上担任“凌人”,以官为氏,称凌氏。 

  战国末期秦国日益强大,面对强秦诸侯列国全无可奈何,而赵国有个名将叫赵奢,却能以少胜多,大败秦军。因胜秦有功赵奢被封为马服君。据说,赵奢的子孙,最初是以“马服”两个字为姓氏的,后来才逐渐改为单姓马。 

  齐姓源自春秋战国的齐国,《姓纂》一书上指出:“炎帝姜姓之后,太公望姜子牙,受封营邱为齐国,氏焉”;《通志氏族略》上也说:“太公望封于齐,子孙以国为氏。” 

  春秋时代卫国有个公子,字石,又称石。石的儿子石厚与州吁合谋刺杀了卫桓公。石却帮助别人设计将自己的儿子捉住并处死。石大义灭亲的故事后来被传为美谈。他的后人世代以石为氏。 

  后来有一些少数民族也加入石氏的队伍,有西南的夷人,有西北的羯族人,还有张、冉、娄等氏改姓石。 

  朱一直就是南方的大姓。古时候的吴郡(现在江苏苏州一带),朱姓人家历来都是当地的望族。根据《姓纂》记载,朱姓是颛顼帝的后代。颛顼帝后代曹挟,在周武王时被封在“邾”这个地方。邾亦称“邾娄”,后来改称为邹,大致是在今山东省邹县的东南。邾国后来被楚宣王所灭,曹挟的子孙就去掉了“邾”字右边的“”,单单留下左边的“朱”字,成为朱氏。
客服中心
上班时间:周一至周日
上午9:00~下午18:00
微信咨询请加
微信号:y1518123
昵称:客户服务y1518123
点击咨询
QQ:10339862151033986215
客服电话咨询13653670583
  了解起名服务
  查看收费标准
  提交起名信息
  支付起名费用
  查看起名方案
  起名服务结束
客服邮箱:1033986215@qq.com